世界視野World Vision
博客
警惕韓寒
2008年
1.要了解韓寒,一定要通讀韓寒的新浪博客。如果通讀韓博,你很快會發現一條重要的分界線——2008年!
2.在2008年之前,韓寒博客雖然也有涉及時政話題,但多數時候,他的博客還是“私人習作”范疇,多為個人生活,賽車,文化圈事件;2008年之后,韓寒的博客重心明顯轉移到“公共話題”(尤其時政話題)
3.2008年,是韓寒從自我走向大眾的分水嶺。韓寒的上述轉型,比較陡峭。比如07年底的博文《上海一些不合理的交通設施》還蠻平和,擺事實;但08年之后,幾乎再無這樣平和的時政文章
4.我個人一直比較欣賞韓寒。當我梳理韓寒全部博客時,我才發現自己的這個“一直”,其實恰好也是從2008年開始。
5.也就是說,至少對我而言,韓寒是因為從2008年開始關注公共話題,才成為現在之韓寒;否則對我來說,韓寒和郭敬明并無高下之分,都是成功的文化精英,只是文學風格的差異
6.持續關注公共話題并發表言論,就是“公共知識分子”。2008之后的韓寒,所作所為全部是“公共知識分子”的POSE。這是一個客觀存在。更進一步,這就是韓寒的主要價值
7.但是韓寒多次強調自己只是“豎子”,拒絕“公共知識分子”稱謂。究其原因,大眾受了太多所謂“專家”所謂“公共知識分子”的愚弄,使得“公共知識分子”在網絡大眾的眼中是一個“臟詞”。同時由于民眾的草根立場,“豎子”這樣略顯江湖氣的詞語,反而是很好的頭銜。韓寒聰明的向大眾討了個巧
8.但無論什么稱謂,公共知識分子也罷,或者喜歡議論時政的“豎子”也罷,除了“享受”媒體關注粉絲追捧等等“利益”外,同時也必須承擔最基本的責任——尊重事實,尊重理性。
露餡
1.韓寒博客的內容,在2008年后非?!版i定”在社會熱點問題,特別是網絡熱點話題。哪里有熱點,哪里就有韓寒!
2.韓寒博客的文字,語感極強,尤適網絡閱讀。同時,文字幽默、諷刺、善用暗喻等等??傊?,從技術角度看,韓寒的雜文文字國內一流。
3.韓寒博客的立場,幾乎都占在公眾認為的“弱勢”一面。同情弱勢,對抗強權。
4.永遠的“熱點”,一流的“文字”,正確的“立場”,這就是韓寒。這就是韓寒的魅力。
5.我自己也因為上述三點,而從不太關注韓寒,到成為韓寒的粉絲之一。尤其是其第三點“立場”。每次讀韓寒的文章,總感覺這哥們咋說得那么對呢,咋說到我的心坎上了呢。但這樣次數多了,直到韓寒的兩篇文章出來,我才恍然大悟
6.第一篇文章是關于“七十碼”的《胡斌進去,胡彥斌出來》。這篇文章的背景,是網絡謠傳法院掉包,普遍不信任法院。韓寒的文章壓根不去分析事實,而是繞口令一般繼續傳遞不信任。韓的不信任與公眾的不信任呼應強化。由于韓寒與當事人有一面之緣,當時我就想,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命題,我會怎么寫文章?基本上,我只有一個寫作方式,就是根據我的“一面之緣”,去試圖分析事實。但韓寒壓根沒這么做,他只是照例又“正確”地響應了網絡公眾的情緒。這篇文章,讓我心里隱約不安。
7.第二篇文章是關于泰州的《孩子們,你們掃了爺爺的興》。在文章中,韓寒壓根沒有真正試圖去分析兇手殺人的原因,而是說,“這個社會沒有出口,殺害更弱者成了他們唯一的出口”;“這些殺人事件的產生很大原因是這個社會不公正,不公平”。這兩個說法,都不是理性的,但都是老百姓“愛聽”的。讀到這里,我才頓悟:要警惕韓寒。
警惕
1.重復一遍,韓寒的價值=永遠的“熱點”+一流的“文字”+正確的 “立場”
2.第一點可算“炒作”,但無可厚非;甚至于,對于公共知識分子的POSE,韓寒必須如此。在這點上,我完全支持他。
3.第二點可算“才華”,絕對值得敬佩。在這點上,所有玩文字的朋友都可以向韓寒學習。
4.需要警惕的是“正確的立場”。這里,韓寒的“正確”并非對事實的尊重,而是對公眾情緒的迎合。你真的找不出一篇文章,韓寒是站在大眾的“對立面”!這太可疑了。大眾情緒難道永遠正確嗎?!肯定不是。(比如第一例中的“七十碼”,事實證明法院沒有“掉包”)但是,韓寒根本沒有獨立思考,他所有的“立場”就只有一條——公眾的情緒!
5.一位網友說,“為老百姓說話”不等于“說老百姓愛聽的話”。誠然!
6.上述所有對韓寒的批評,與韓寒的商業利益沒有任何關系。即本文根本不討論商業利益。韓寒目前的商業利益,都是他應得的。
7.本文只想說的就一句話:截至目前為止,韓寒根本沒有獨立思考,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眾的情緒。并且,是“不論事實”地迎合。
8.本文,說與有心人。
(源自《視野》 韓世平摘自“麥田的讀書生活”)